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小事大驚喜



小時候,一點小事,尤其是好事竟然在自己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發生,總可以讓自己驚喜好半天.  你可以說開心的代價竟如此便宜,簡單?也許是,但,對比起今天非常豐富的物質生活,小朋友們暑假去日本旅行都覺得只是不外如是,我認為,我們這一代在某個層面來說是比較幸福,因為罕有,才會覺得真正的愉快,才懂得珍惜。


坐雙層巴士竟可以坐到上層第一行的前座,除了可以飽覽沿途風景外,也可幻想自己是巴士司機,正在駕駛着這輛馳電掣的巴士


* 放學回家午飯,發覺桌上的餸菜竟然不是平日的豆角炒豬肉或者蒸水蛋,而是自己喜歡的罐頭食物如香煎午餐肉或豆豉鯪魚


* 測驗本來準備不足, 走進班房的時候仍是忐忑不安的,此時訓導主任忽然走入班房,宣布老師因為身體不適而告假,這一堂不用測驗,哈哈, 心情之愉快,便恍如放下一塊心頭大石


* 暑假的節目通常是剝蝦和穿膠花,忽然有一天老爸宣佈下午借了輛貨車,讓夥計載我們去深水灣游水(不去淺水灣的原因我想是因為深水灣泊車比較容易,把貨車泊在海灘對面馬路的停車場即可).  回程的時候可在漁市場後面沖身,再吃一碗輭滑可口的冰凍涼粉才回家


* 某個星期天,老媽皇恩大赦,我們可以不用去西豪買兩毫三個的麵包,而係去平香買即煎即賣的牛肉包和豆漿做早餐


* 晚上往斜路仔(即加惠民道)乘涼,回程時經過卑路街尾的蘭香室,被在哪裏做侍應的表哥拉入去,享用我童年的至愛 - 紅豆冰


* 跟老媽去中環逛,其實是陪她去花布街買布做長衫,經過幾個鐘頭漫長的苦等,買到心水的布料後,她偶爾會"良心發現", 帶我去干諾道中和域多利皇后街交界的三興粥麵(原址現已成為翠華餐廳)吃下午茶.  她喜歡吃及第粥,我則會點當時只有三興才供應的小欖炸鯪魚球


* 老爸晚上忽然覺得有點餓,著我們去為他買碗雲吞麵做消夜,剩下的找續則可據為己有(我反應比較遲鈍,這樣的優差通常會被我弟弟搶去)


* 颱風忽然來襲,無端端多了一天假期(額外假期雖然好,但我們都不敢把高興掛在臉上,因為打風期間漁船不能出海,老爸被迫停工,漁欄的生意額受損,他的心情自然不佳,我們亦要識做,不敢喜形於色)


* 在街邊檔玩潛籌抽奬遊戲,竟意外贏了五大元,這筆巨款足夠我做兩天大爺,請同學們食雪糕雪條(當然年中進貢的零用錢遠遠超逾此數)


* 測驗竟然合格,而且分數不差,被老師點名稱讚(所謂稱讚者,不是成績好,只是有進步而已)


* 跟父母去飲宴,因為座位安排出錯,要與他們分席而座,如此即可狂飲汽水而不被制止/𠮟罵


* 放學回家,赫然發覺有親戚到訪,除了會叫下午茶到會外,偶爾可收取其"私人醒"的零用錢,這筆意外之財老媽一般都不用收歸國有,如此又食又拎,端的是人生一大樂事


* 老媽子明明誓神劈願的說不會買電視機,怕我們沉迷看電視不做功課,轉身便宣布已買了個電視,下星期便會送扺家中,其喜悅程度,直如中了頭奬馬票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舊報紙賞析 (1)



我很喜歡翻閱陳年的舊報紙,香港近這三幾十年來在經濟,民生,生活環境以及人文精神面貌上都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像我們這些沿着這條路走過來的人,憑藉着舊報紙,可以追溯到當年的生活點滴。  看舊報紙除了得悉當年的舊聞外,其實廣告也很好看,近年來樓價暴漲,帶動物價飛升,回看當年的廣告,驚覺當時的物價竟低廉得如此不可思議,真有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之嘆。當然除了物價外,你也可從廣告中窺探當時的世事民情,如荔園的廣告竟會將所拾獲的身分證號碼一字不漏的刊登出來,這在今天如此注重私隱的社會來說讓人難以理解,此所以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們不可以用今日的眼光去看和理解昨日,正如昨天不會想像到今天的香港會發展至如斯境地,滄海桑田,且讓我們跳入舊報章,漫遊五,六十年代的世界。






















1954年廣告。  當年香港人不懂吃大閘蟹,只有外省人才會嗜吃大閘蟹。五十年代初中國還未有大閘蟹出口供應香港, 南來的外省卻人很想吃大閘蟹,天香樓老闆遂派出伙記,前往上海採購大閘蟹,乘火車帶回香港,滿足食客需求,但由於其時火車網路系統不發達,要經多番轉駁,行車又緩慢,故此有不少蟹在運送途中死亡,所以售價昂貴,但仍不乏捧場客。每斤大閘蟹取價7.2元,普通羔蟹每斤只不過2.5元,相差達三倍





















1959年廣告。以前商品喜用自創的品牌小姐作為代言人推廣,是其中一種宣傳技倆。這款飲品派出「維他奶小姐」,走遍及港九士多、學校、工廠、大排檔和球場,遇到額上流著汗的人,便送上毛巾給他們抺汗。這樣送贈禮品宣傳飲品的確有新意 





















1957年廣告。57年流感大爆發,港人聞流感色變。雖說是危機,卻變成商機。藥品公司和藥廠紛紛推出醫治及預防藥品,還聲稱即服即愈, 萬試萬靈,認真"吹水唔抹咀" 




















1948年的廣告,金錢牌暖水壺強調「日日研究,年年改進」,與「駱駝牌」的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往後雙方更是推陳出新、愈演愈烈





















1960年廣告。提到兒童儲蓄錢箱,人們立即想到滙豐銀行的紅色銀行外型錢箱,又或者是渣打銀行唐老鴨錢箱。原來最早推出兒童儲蓄錢箱是新加坡資金的崇僑銀行。銀行老闆在外國看到一個小豬錢箱,靈機一觸,設計了一個鐵造小豬錢箱,送給開戶儲蓄的小朋友,鼓勵他們養成儲蓄習慣,後來還加設大象、青蛙、烏龜和夾萬,共五款錢箱, 可謂是香港兒童儲蓄錢箱的始創者





















講真話,我真的不很清楚這個麗露華美髮素的功能,廣告上只是標榜它是一隻頭臘和頭油,但為何有白髮變黑法的功能?若如此為什麼不索性以染髮素的形象推廣?





















1959年廣告。要家庭主婦不用洗衣梘而改用洗衣粉,洗衣效果當然要比洗衣梘好;洗衣潔白、慳水、不用烚洗、無需藍錠。所謂烚洗就是以前媽媽都會洗完BB的衣服和尿布之後,用熱水再清洗一次,作消毒之用。至於藍錠是一種類似漂白劑,令衣物潔白




















1958年廣告。這年是第十六屆工展會,這屆共有177家廠商參展,攤位共六百多個。這間本地食品廠於1938年創立,在48年用上企鵝作為商標。它在當年工展會推出「一元五味」,任由顧客自選五種醬料試味,當然希望顧客試完「返尋味」,繼續幫襯




















嘩,這隻奇峯牌健胸膏認真誇張,竟然夠膽宣傳可以助長胸部發育,增加曲線,如此神奇,那末那些整容醫生便要全部轉行了。不過話得說回來,以當然如此保守的社會,這類型的商品確有市場價值,我相信當年的婦女不敢主動去找整容醫生,花他三幾元買個希望,何樂而不為?另外我也很佩服那個為商品改名的師爺,奇峯讓人想入非非,端的是神來之筆 





















1958年廣告。現今在超市常見到日本醃製蘿蔔或者其他醃製「漬物」,還有韓國泡菜等伴飯前菜。以前想吃日本醃製「漬物」要買罐裝的,每罐7毫,殊不便宜 





















說起麵包,我們通常都會想起嘉頓麵包,或者生命麵包,振興公司的生力麵包當真沒有聽過,着實孤陋寡聞.  另外廣告內標榜監製是英國食品研究會會員全英食品公開賽冠軍,這個銜頭也十分讓人摸不着頭腦,如何是食品公開賽冠軍?是麵包行曾參加某個食品品評大賽取得冠軍,抑或何監製本人取得食品公開賽冠軍?真箇耐人尋味





















1949年廣告。油是開門七件事之一,為家居的必需品。以前一般人家只會買塊肥豬肉回家榨豬油,既有豬油煮食,榨完油又有豬油渣撈飯煮餸(當時的人不會講究豬油是否會增加膽固醇, 事實上一般人連膽固醇是何物都木宰羊)。富裕一點的家庭則會追求時尚用花生油。這家油廠聲稱其生產的花生油是純正花生油,不溝雜礦油、豆油、菜油等,並以「健康第一」推售產品





















1954年廣告。五十年代香港塑膠工業剛剛發展,塑膠屐的價錢比木屐還要便宜,市民大眾樂於選用。除了本銷,還外銷到亞洲和非洲各國。廣告中所提及的必打街,即現時的畢打街, 在中環商業核心地段賣屐, 可見當時的人穿屐的風氣甚盛, 另外當年的拖鞋鞋底已經有氣墊,認真唔簡單 





















1971年廣告。啟德遊樂場位於新蒲崗彩虹道,是由新界鄉紳集團投資。原本預計1964年開幕,但遇上颱風,工程延誤,最終在1965年開幕。攤位遊戲之外,還有機動遊戲,旋轉木馬、咖啡杯、小汽船、飛行椅等等;更有刺激的「月球火箭」和「過山車」。粵劇、電影、歌舞表演當然不可少。入場費成人7毫,小童半價, 算是很照顧普羅大眾的荷包.  啟德遊樂場我童年時在農歷新年去過一趟, 衹覺得規模比荔園小, 但機動遊戲則較新嶄.   啟德遊樂場於1982年4月關閉, 原址併入政府管理的彩虹道遊樂場休憩用地  





















1974年廣告。以前國產貨品比外洋貨品經濟實惠,所以深受勞苦大眾愛用。還記得白貓洗衣粉八十年代中的電視廣告嗎?  "有泡我又有,冇泡我又有".白貓洗衣粉現已成為和黃旗下的品牌





















大東南煙草公司出品的白蘭地香煙廣告.  煙名白蘭地, 是否想吸煙者有喝酒的感覺?





















「哥喇」的英文名叫「Super Cola」,顧名思義是一種類似可口可樂(Coca-Cola)口味的汽水,推出時每樽售3毫子,較正牌可樂市價便宜1毫,以當時物價計算,中文報紙每份賣1毫,當中差價足以令市民轉買哥喇.  哥喇以夠氣夠味作招徠,至70年代仍大受歡迎,但最終卻在市場消失,其中一種說法是社會經濟狀況逐漸改善,汽水的價格逐漸平民化,顧客傾向購買外國品牌的汽水飲品;加上超市興起佔據了飲品主要零售市場,汽水經常以特價發售,甚至較士多的批發價更便宜,結果大量士多結業,伴隨是許多主要在士多發售的本土飲品停產 (還記得在士多拉開汽水櫃, 以開汽水匙撬開汽水蓋, 再插支飲筒入汽水樽啜幾啖, 才從褲袋掏出幾毫子, 大叫"老板收錢"的歲月嗎?)




















1958年廣告。畢業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尤其是五十年代,子女完成中學學業, 已相等於今天大學畢業,父母有能力的話當然會送份禮物祝賀獎勵。另外以前的人確實很喜歡戴手錶,既實用又可作為飾物,一舉兩得。今天我相信十個年年輕人有九個都不戴錶, 要知道時間, 看手機便可以了, 干嗎還要戴錶這末麻煩?




















1955年廣告。昔日香港的酒樓只做晚市和筵席,直到戰後才開始兼營中午茶市和飯市,後來不少酒樓加開早晨茶市。這間位於舊華人行的大華飯店,為了爭取顧客,日夜市茶芥檳全免,並推出特價點心,一律四毫,還聲明「冇裝彈弓」,即不會欺騙之意。至於茶芥檳全免,即茶,芥醬及檳榔,往時的茶樓是會在桌上放有一小碟芥醬和一小碟檳榔, 今天則以花生或咸菜取代之





















1954年廣告。講起椰子糖,必定想起甄沾記  (我們這一輩的人,那個小朋友沒有在街邊理髮檔剪過髮?剪髮後那師傅會在玻璃樽中掏一粒甄沾記椰子糖給你,以示奬勵,不過老實說,我對那粒硬過石頭,"甜耶耶" 的椰子糖從不感興趣)。甄沾記創辦人甄倫立自1915年開始製作椰子糖及雪糕並沿街叫賣,慢慢累積捧場客,由於當時客人都叫他「阿沾」,四十年代首家門市在堅道開業時就以「甄沾記」命名,1958年更在黃竹坑設廠大量生產。不過,上世紀90年代甄沾記試圖北上發展並在中國設廠,卻鎩羽而歸,更因各種原因一度退出香港市場四年。現在甄沾記已重返香港, 主打的椰子糖,除傳統軟糖、硬糖,還有薑糖、海鹽糖及特濃椰子等新口味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俞明叔



日前灠閲報章,得知五十至七十年代的老牌甘草演員俞明叔因支氣管炎和感冒入院,得悉此消息後有點既驚且喜的感覺,驚的是俞明叔已屆93歲高齡,老人家身體抱恙比較麻煩,喜的是知道俞明叔仍然健在(老實說已有很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了);我對那個年代的粵語片的演員們都有着一種莫可名狀的熟悉和依戀感,當年的演員們,不論是主角抑或是配角,現在當然是老的老,離去的離去,(如胡楓,羅蘭等仍然在螢光幕上活躍的可謂鳳毛麟角),難得知道有幾位依然健在安好,心中很感欣慰。



俞明叔原名阮耀麟, 生於1924年, 唸小學時即已參與學校的戲劇演出. 抗戰時間曾在廣州從過話劇工作. 1947 年,  俞明由胞兄¸電影導演及演員俞亮提拔和引進入電影圈當演員, 所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第一號戰犯》.   從 1947 年開始, 他在「華僑」、「大成」、「麗士」等電影公司, 參演過數以百計的粵語片. 從影初期他多演反派, 如登徒浪子、師爺、奸臣、飛仔、歹徒等角色,  後期則多演諧角.   他參演過的影片超逾三百部, 其中較有名的有《受薪姑爺》(1965)、《老夫子三救傻仔明 》(1966), 《飛哥跌落坑渠》(1967), 《五月的紅唇》 (1968) , 《青春戀歌》(1968) 等.   1961 年, 他曾在「香港電台」主持過一個叫做《伙頭大將軍》的節目.   1970 年「無線電視」大型綜合節目《歡樂今宵》的監製蔡和平邀請他加入, 成為《歡樂今宵》長駐藝員.   俞明叔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是他原來是李海泉的女婿,其妻子是李小龍的姐姐, 所以他是李小龍的姐夫.



俞明叔該未做過主角,但在我印象中他是位不可或缺的綠葉,不論是武俠片中的武林高手,抑或是時裝片中的小人物,他演來都維肖維妙,甚為搶鏡,有時候比主角們還要突出,讓人留下深刻的印像。  有段時間張英才,林鳳和麥基這個鐵三角主演了不少都市喜劇,如《街市皇后》,《工廠少爺》等,你都可以在電影中看到俞明叔的身影,看得出他很努力地在搞笑,來襯托主角們的形象。



在我的記憶中,俞明叔是個很敬業樂業,禮貌周周的前輩,七,八十年代他有份演出歡樂今宵,每次全體藝員唱晚安歌時,他總是來一個90度鞠躬謝幕,不知怎地我對他這個動作印象很深刻,至今仍然不忘。




僅此祝願俞明叔早沾勿藥,健康長壽。





點心皇后劇照, 左為俞明, 右為陶三姑




先生貴姓劇照, 左為鄭君綿, 右為俞明



一帆風順劇照, 左為李香琴, 右為俞明




工廠少爺劇照, 左為俞明, 右為林鳳




標準丈夫劇照, 左為羅蘭, 右為俞明





婚姻大事劇照, 左為張英才, 右為俞明




好好運劇照, 左為俞明, 右為西瓜刨



摩登二世祖劇照, 左為俞明, 右為新馬師曾




好姐賣粉果劇照, 左為黎雯, 中為俞明, 右為鄧碧雲




苦鳳還巢劇照, 左為俞明, 中為南紅, 右為羅蘭




俞明在你情我願中的滑稽扮相




親上加親劇照, 左起嘉玲,   張英才, 羅蘭, 俞明





如花美眷劇照, 左為俞明, 右為李紅




密底算盤劇照, 左為梁醒波, 右為俞明




電梯女郎劇照, 左為俞明, 右為張英才



俞明在標準丈夫的造型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Try To Remember - 五十至七十年代 (6)

六十年代的灣仔盧押道














1968年的灣仔駱克道

















1969年香港的士





















六十年代尖沙咀堪富利士道,赫德道和寶勒巷交界





















1951年石硤尾





六十年代的北角村西座的露天大牌檔





















1951年的土瓜灣街頭織補檔





六十年代的彌敦道





















1951年的佐敦道, 幾個母親在閒話家常 




六十年代的淺水灣,右邊可以看到余東旋的淺水灣仿哥德式堡壘Eucliffe(余園) 





















1957年一群街童在旺角嬉戲  






















六十年代的中環雅賓利道




正宗的大牌檔風情





















六十年代的女仕示範如何穿著長衫




六十年代依山而建的寮屋和菜田

















1966年的中環石板街 















1968年的窩打老道,右邊可見到瑪利諾書院,抬眼望正前方即見獅子山





















街頭修理鐘錶檔




在黃大仙啟明樓和德明樓之間的小型遊樂場玩耍的小朋友, 名副其實的玩泥沙玩到大
















1967年從信號山俯視威菲路軍營, 軍營現已改建為九龍公園




五十年代的街頭風景,那年頭,五歲揹兩歲是常見的現象





五十年代中的中環威靈頓街,我愛煞了那兩個女孩子的花裙,彷彿是在沉悶的年代中綻開了兩朵鮮花  





五十年代的干諾道中, 當時中環仍未大規模填海, 中華廠商會大厦可說是臨海而建




五十年代的油麻地光明影戲院,  戲院現已改建為梁顯利社區中心















1953年的白加士街和寶靈街交界處, 這些柱躉式的唐樓現已所剩無幾了




五十年代的灣仔晏頓街,  前方可見到中國兒童書院
















1955年的銅鑼灣軒尼詩道,左前方盡處是東角道(即今日Sogo正門),在銅鑼灣抬頭居然見到山, 今日可謂匪夷所思




六十年代介乎培正道和亞皆老街之間的一段公主道






















六十年代的山市街, 右邊的羲皇台在1981年被香港房屋協會收回發展,並由市區改善計劃重建成同名物業

















1952年中環高等法院前面的空地被暫闢作停車場




六十年代初的太子道西和洗衣街交界處,  前面可以看到到聖德肋撒堂鐘樓 
















1959年的中環干諾道中海傍, 岸邊可見當時的重要過海交通工具 - 哇喇哇喇, 另外左邊可以見到今天仍健在的中華出入囗總商會大廈




五十年代的干諾道中近德忌利士街左中華總商會處




七十年代柯布連道大牌檔,  當年因為起港島線灣仔站而拆遷, 其實六, 七七十年代灣仔大牌檔林立, 隔鄰街盧押道和馬師道亦有大牌檔, 粥粉麵飯任君選擇



五十年代的北角月園遊樂場, 現已拆卸並改建成為民居, 但遺址仍叫月園街



一群人力車伕齊齊在舊中環郵政總局門外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