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東區回望




東區位於港島東北部,面積達一千九百公頃,西自銅鑼灣避風塘起,一直向東伸延至小西灣。東區現有的人口約九十萬,是全港最多人口的地區之一。



東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宋代,其時來往浙江、福建和廣州之間的商船及漁船的船家,常常會在途經柴灣;當時稱為西灣,會到岸上取水,柴灣那時應已有人居住,則現時仍然未有定論。筲箕灣和柴灣早期便已有人聚居。筲箕灣本名『餓人灣』,由於地形良好,遂成為了漁船的天然避風港。在香港開埠以前,筲箕灣已發展成為一條小漁村。vv據說由於居民覺得餓人灣這名字不吉利,而該港灣的形狀看起來又像個筲箕,因此便給它改名為筲箕灣。



十八世紀初,一些客家人由廣東南徙至柴灣,他們在此建立了六條村落。在很多舊地圖上,柴灣都稱為西灣。據說由於很多當地村民均習慣到西灣的臨海地區砍柴作燃料用,該處其後遂改名為柴灣。



英國管治香港初期,在現時的中區建立了一個商業和政治中心;而當時的鰂魚涌除了有小規模的開採花崗石工程在進行外,尚未開始發展。十九世紀末鰂魚湧逐漸發展成為本港首個工業中心。太古船塢和太古糖廠在該區興建了重要的工業綜合建築物,並將鰂魚涌發展成自給自足的生活區,不但興建了平房﹑各式商店、一所醫院和數個水塘,而且更建造了一個架空纜車系統,接載員工往山上去。這個纜車是香港第一個纜車,比山頂纜車甚至更早幾十年.



(1)柴灣


柴灣三面環山,早年是茂密的松樹林,盛產大量可作柴薪之用的木材。這些木材,所以被命名為柴灣。十八世紀起在此聚居的客家人,便在此處獲取柴薪。柴灣本是一個位於鯉魚門海峽的外灣,為香港島最東的谷地。柴灣是市區的一隅,一向以來都給人一個隔涉遙遠的印象。故此以前中巴的老板因為嫌柴灣太偏遠,寧願租用中環的酒店作辦公室,也不願每天走到中巴的柴灣總部上班,可見柴灣以前在不少人眼中是一個偏辟的地方。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柴灣已是人口琱密的住宅區.柴灣現屬筲箕灣以東的地區,範圍涵蓋杏花及大潭道以東的地方。柴灣東部;永泰道以東的區域被稱為小西灣;柴灣已發展的南部,即歌連臣道沿路一帶,則被視為柴灣郊區。



柴灣一帶相信早於宋朝時便有人聚居。當時來往浙江、福建和廣州之間的船隻,有時會在途經柴灣時到岸上取水。根據柴灣原住居民藍氏的族譜以及羅氏族人所收藏的田契和稅契,遠在清朝乾隆年間;客家人在今日的柴灣建村,陸續建立了成屋村、羅屋村、藍屋村、陸屋村、西村及大坪村等六條客家村落。 1841年的《香港政府憲報》記載當時的人口普查資料,柴灣僅是一條住有三十人的小村落,到了1891年增至二百零八人。當地居民以捕魚及務農為生,亦有部分村民以燒灰為業。



柴灣過去的英文名稱是西灣。這應該是柴灣的客家發音柴灣過去曾被稱為西灣,現在柴灣的地名已被確認下來,但柴灣以東的小海灣『小柴灣』就一直被稱為『小西灣』。


1843年,英軍曾於柴灣設立軍營,但因軍人紛紛感染熱病,故其後將軍營遷至高地,即現時鯉魚門渡假村之處,並於附近設立炮台作為海防用途,即現時香港海防博物館之處。到了1925年,香港童軍於現時柴灣公園附近興建香港首個童軍營地。



由於柴灣靠近扼守著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的鯉魚門,故英軍在1845年已派兵在柴灣南面;大約是今柴灣坳駐守,並設置兵營,以監察這個戰略重地。1880年代中期以後,英軍更在鯉魚門海峽以南先後修築鯉魚門、西灣、白沙灣等砲台,以及鯉魚門和西灣堡壘,足見該區的重要軍事價值。



柴灣受鰂魚湧及筲箕灣一帶山勢的阻隔,因此交通不便,發展較遲。 1930年代,政府修築自筲箕灣通往柴灣的香島道,後來改稱柴灣道,交通情況才有改善。不過,即使在戰後初期,柴灣居民仍以耕種為生。



1950年代,香港政府開發柴灣,先後興建平房區和徙置大廈;興華邨便是那個時候建成。往後又清拆原有的村落,大量興建公共屋村和工廠大廈,使柴灣成為港島一個新興的工業區。當時柴灣居民除了乘搭白牌車前往外面之外,唯一對外交通就是乘搭當時唯一一條8號巴士線前往灣仔碼頭。到了1960年代,隨著柴灣區開發,巴士公司開辦更多往來柴灣與香港島各區的巴士路線。1968年柴灣人口已增至八萬人。



1970年年代,柴灣興建大量工廠大廈,使柴灣變成了新興工業區。當時曾有人認為柴灣的名稱不吉利(我相信這是因為華人永遠墳場位於在山上,俯瞰柴灣之故),提議改名為翠灣。雖然最後沒有成事,但1988在漁灣邨旁邊建成的公共屋邨,就被命名為翠灣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柴灣已蛻變成一個現代化的新市鎮。













60年代鳥瞰柴灣











70年代鳥瞰柴灣 1















70年代鳥瞰柴灣 2










70年代鳥瞰柴灣 3















70年代的環翠村











1974年的柴灣











70年代的小西灣












70年代的小西灣英軍軍營














40年代鳥瞰柴灣










30年代的柴灣 1










30年代的柴灣 2











1953年年的柴灣木屋區










鯉魚門軍營舊照









60年代位於小西灣的英軍營












1963年的明華村










1963年的新翠村









60年代的柴灣村24座校舍
















60年代柴灣永華村












60年代的柴灣巴士總站











60年代柴灣徙置區的風情 1















60年代柴灣徙置區的風情 2











1972年的柴灣道, 由於往石澳道的交通改道, 車輛要駛回柴灣由連城道入石澳












80年代的柴灣











1983年正在施工中的柴灣地鐵站












1983年的柴灣道











1984年的柴灣道












1986年的新翠花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